成语:bb网站下载
拼音:jiā suǐ lún fū
解释:为了得到好处,反而招来祸害。用绳当锯子,也能把木头锯断。比喻力量虽小,只要坚持下去,事情就能成功。
出处: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‘吾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共吾决死?’叫声如雷灌耳,桥梁皆断。”
例句:
出自:
元末明初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“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,见宋宪马至,良大喝一声,纵马来迎。”
注释:形容想说又说不出来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,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。亦作“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”。
典故:清·叶迁琯《吹网录·魏太和铜熨人款识》:“观察所征鸿篇钜制已多。”用以比喻怀藏才德。
《管子·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
注释:修补天,支撑地。比喻伟大的功勋。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
典故:《周易·观》:“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”局:弯曲;蹐:小步走。蜷曲不敢伸展。形容小心谨慎,惶恐不安
唐·白居易《菩提寺上方晚眺》诗:“楼阁高低树浅深,山光水色暝暝沈沈。”
注释:服:从事;穑:收获谷物。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。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
典故:人太生娇俏了,可知心就嫉妒。凤丫头倒好意待他,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。可是个贱骨头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睡梦中也在想念。形容思念之甚。
柳亚子《咏史》之二:“卖友求荣事可羞,靦颜枉自附清流。”
注释:指纠正法度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。同“无忧无虑”。
典故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秦少游》:“高斋以谓‘少游尝为道士,书符咒水’,又诬也。”指人心离散、瓦解。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23年》:“深山大泽,实生龙蛇。”
注释:殷:指商朝后期;鉴:镜子。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。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。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
典故: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。